「澎湖之心」─澎湖生活博物館

2012/07/25 23:31

101-6-17澎湖生活博物館

 

澎湖風情浮光掠影三日遊,第三天的行程同樣也是''大碗擱滿盈''。

 

DAY3:媽宮食品、免稅商店大採購->澎湖生活博物館->中央老街

(媽宮古蹟再巡禮)->菊島北環采風->白沙鄉澎湖跨海大橋、通樑

古榕、林家古厝 ->西嶼鄉二崁聚落、陳家古厝、大菓葉玄武岩、

西嶼燈塔、西嶼落霞、星月灣餐廳晚餐->馬公機場->返回台北。

來澎湖三天,蜻蜓點水走過馬公、七美、望安、湖西,行程滿檔,

來去匆匆,對於喜愛Shopping的觀光客無法滿足其購買慾,總是有

一些遺憾。

因此旅行社第三天早上行程的安排,除了逛澎湖生活博物館外,

其他的時間則是開放瘋狂大採購的行程,包君滿意。

購屋第一要訣就是「Location」,而試吃第一要訣也是「Location」

,這些小朋友可是深得其中三昧。君不見澎湖最著名的黑糖糕還沒

開打,小朋友早就卡好位蓄勢待發了。

 

如果人客買得不過癮的話,下午也有安排白沙鄉丁香魚工廠採購之旅。

 

 

剛開始以為澎湖生活博物館只是一般的遊客中心,讓遊客看看地圖

、索取觀光資料的地方。我們停留在館內的時間,扣掉欣賞館方播放

精彩的澎湖「咾咕石」傳奇影片,剩下不到1小時的時間,我快速地

瀏覽了1樓與2樓的展示內容,才發覺這並不是一般的遊客中心,

而是一座精心策劃的博物館。

 

 

以參觀博物館的時間來論,1小時的時間是不夠的,這兒足以讓你待

上兩三個小時。館內陳設精采且多元,收藏文物也相當完整、解說

明確、動線及展示設置非常講究。

如果說蘭陽博物館是「蘭陽之心」,那澎湖生活博物館就是

「澎湖之心」。

 

 

廣場永結同心意象

 

 

「澎湖之心」─澎湖生活博物館

 

這座縣立地方性綜合博物館,裝載著澎湖人生活情感與地方文化的

生活博物館,化身為一扇迷人窗口,帶領你走進澎湖的歷史記憶中

,分享獨特的風土民情、自然與生態,進而探索澎湖群島每一個

精彩的角落。

澎湖生活博物館「吉貝沙尾」照片展示

澎湖群島主要由六十四座因火山爆發而形成的低矮而平坦的玄武岩

小島所組成的群島,除大貓嶼有一較尖之凸峰外,其餘各島,宛如

浮於水面之倒覆木盤。

 

澎湖生活博物館「大小貓嶼」照片展示

 

 

不同於一般博物館,於2010年4月上旬正式開幕的「澎湖生活博物館」

,其展出的內容為─「澎湖」。

 

 

一進門就看到「澎湖意象」的微笑圖,仔細瞧瞧,會發現都是澎湖

在地產物,像是澎湖麵線、絲瓜、土豆、海菜...等,既新奇又有創意。

 

 

潮起潮落遊澎湖

 

 

唐山過台灣,七百餘年的開拓遷徙,唐山先民孓然地橫越狂濤怒摑

的黑水溝,首先落腳澎湖。

 

 

1661年,一心反清復明的鄭成功在福建沿海兵窮糧盡之際,籌謀東走

台灣捲土重來,統領了兩萬五千人、四百多艘船隻的龐大船隊,

浩蕩地從金門料羅灣出發,先抵台灣海峽中的澎湖,停泊整裝後

再攻台灣。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率領福建水師攻澎,擊敗守澎總督

劉國軒而領媽宮,打敗明鄭幫助清朝收復台灣

 

 

光緒十一年(1885年),中法戰爭中,法國將軍孤拔率領遠東戰艦

攻佔台澎。中法合議後,有鑑於西嶼之重要,清廷花費萬餘銀兩

購置大砲四門,扼守台澎咽喉。

 

 

澎湖生活博物館「西嶼西台」展示介紹

 

 

滄海桑田,來到西嶼西台,門洞上至今仍嵌著李鴻章親題「西台

古堡」的石額,寥寥紀錄百年前的風雲歲月。

 

 

澎湖生活博物館「觀音亭」展示介紹

 

 

 

四眼井、天后宮、向海取材的咾咕石民宅建築、二崁、花宅聚落濃濃

地閩南風古厝,悠悠訴說著漢人拓墾澎湖的歷史。

 

 

澎湖生活博物館「沙港陳家古厝與包厝漁船」展示介紹

 

澎湖生活博物館二崁傳統聚落的陳家古厝 展示介紹

 

澎湖四面環海,孤懸台灣海峽一隅,阻斷了交通,其生活環境與

地理型態、社會條件,均與台灣有很大的不同。

台灣閩南話雞叫「ㄍㄟ」,澎湖人叫「圭」、你叫「李」,

澎湖人叫「汝 」、我唸「魚」,澎湖人唸「胡 」。至今澎湖人

仍保有那特有的閩南腔調有別於台灣其他各地!

 

澎湖生活博物館「走過歲月的牛車」

昔日農業社會的優閒時光,人們安步當車,一派閑適,令人

悠然神往。

 

澎湖生活博物館「澎湖的傳統民宅」

 

澎湖傳統建築大都為「一落四櫸頭」的合院建築形式。也就是由

「大茨身」和左右各一間「間仔」所構成ㄇ字型的建築居住空間。

「馬背」是澎湖合院典範的建築形式,主要建材為紅瓦斜屋頂,

外牆以當地玄武岩和咾咕石的承重牆材料。

 

 

澎湖生活博物館「菜宅」

 

 

澎湖群島居民為了抵擋東北季風的侵襲,住家附近幾乎每一塊旱作

農地都以咾咕石或玄武岩等當地材料砌築圍牆防風,稱為「菜宅」

或「宅仔內」。 

 

 

西嶼二崁村的菜宅

 

 

澎湖元宵燈照乞龜是台灣「北天燈、南蜂炮、東寒單、西乞龜」

四大民俗活動之ㄧ。

 

 

 

澎湖生活博物館「王船」展示

 

 

以「討海」維生的澎湖人,王爺信仰與媽祖信仰,是兩大精神支柱。

 


 

王爺信仰的「送王船」是敬天的虔誠儀禮和與海為伍的生活慧黠。 

 

 

澎湖生活博物館「石塔」展示

 

 

石碑公與風水塔

 

 

澎湖長年累月籠罩在東北季風的淒風苦雨之下,會讓人畜不安,對

生活造成極大的威脅,因此常在海邊或村落週邊,都有驅邪鎮煞,

保護村民的石塔。

 

 

圖中九層塔設計的石塔是澎湖所見的最大型的避邪物。

 

 

營頭公與路頭將軍

 

澎湖有三多:即「墓仔埔」、「島嶼」、「宮廟」最多。其中每一

村社皆有一主「宮廟」。各個村廟的主神或蒞境代天巡守的「王爺」

都掌有一支神兵,是驅魔鎮邪煞的部隊;依照中國古時的營制

分成東、西、南、北、中五營,各營有一位元帥負責指揮,各營頭

的營旗均有不同顏色,分別為:東營青、南營赤、西營白、北營黑

、中營黃。

 

「宮廟」每年舉辦的繞境祭典,透過「定符」安置東、西、南、北、

中等五個營頭,圍塑出有形與無形之完整防禦組織,使居民得以

安居樂業,免於遭受邪煞迫害。

 

 

 

湮滅火熄的魚灶

 

 

澎湖傳統的魚獲以臭肉、丁香、堯仔等鰮魚類為最大宗。這些魚獲

都必須在本地加工製造,再運銷到各地。澎湖人大都採用煮乾法

來加工。所以在1923年到1980年之間,各大小島嶼的海濱、碼頭邊

都出現了魚灶煙囪林立的特殊現象。

 

 

灶冷煙絕的灰窯

 

 

澎湖曾因漁業的繁榮而發達,如今內海漁獲枯竭,昔日煙囪林立的

漁村聚落風貌,對照今日的漁港很難想像當時繁華的盛況。灰窯曾經

是這島嶼聚落居民生存的依靠,如今僅剩灰窯遺址供後人懷舊。

 

海上南針話燈塔

 

 

當落日餘暉逐漸黯淡時,澎湖群島各島嶼的燈塔便開始放射出巨大

的光亮,為行船人指引方向。

 

 

澎湖群島有三多:其中「島嶼」最多,我國財政部轄下的燈塔

有34座,其中澎湖就佔了6座。

最負盛名的就是二級古蹟建於清乾隆四十三年(西元1778年)

漁翁島燈塔(西嶼燈塔)。日治時期先後建了目斗嶼、東吉、查某嶼

、花嶼及七美等燈塔。

 

 

正當我沉浸在澎博館時,導遊已開始催促我們該往下一行程了,

此行花的時間不多,僅能採跳島方式快速瀏覽一番,還有很多

精采的展示多無法仔細欣賞,下次再次造訪菊島時,這兒將是

首先拜訪的地方。

 

參觀完了澎湖生活博物館,是親自走訪澎湖群島的時候了。除了

參加旅行社規劃的「菊島漫遊」外,自助旅行慢遊澎湖更能體會

澎湖之美。

到七美島浪漫一番,走一趟綠蠵龜的故鄉、信步走訪花宅聚落,

或者踩在潔白如銀的吉貝沙尾,看著海天一線,或者探訪貓嶼,

看著燕鷗連天…。澎湖不只有「外婆的澎湖灣」傳唱於世,你

也可以到西嶼二崁村聽聽那古樸悠揚的澎湖褒歌,看看那西嶼落霞...

悠緩細緻的澎湖之美,正等待知心者的發掘。

 

二崁傳統聚落的陳家古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