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草嶺古道芒花季-拾憶秋芒」序曲~走訪遠望坑土地公祠.古橋.秋山秋水話蒼「芒」

2012/10/31 00:34

101-10-25  「2012草嶺古道芒花季-拾憶秋芒」序曲

 

       時序進入深秋,是北台灣另一個「花季」開始。北市近郊的

大屯山、擎天崗等知名景點,紛紛悄悄地換上「秋裝」,搖曳的

白色的芒花,把山頭染成一片片銀白。

東北季風乍起,隨風起舞的芒草群,白芒花奔騰似海。我迫不及待

地追隨季節的跫音,狂熱地在北部山區奔馳。我站在大屯山頂,遙

望大霸尖山、俯瞰台北盆地,在湛藍的天空下望著金黃閃亮的白

背芒花海。走進擎天崗草原裡、在金包里大路城門,俯瞰魚路古道

「丹山草欲燃」秋天最美的景致。在雞籠山顛上,秋陽下望盡金九

秋色。在102公路來回穿梭,在這條北台灣秋天最美的公路,茶壺、

半平秋色、大肚美人之姿盡收眼底。我再度來到草嶺古道埡口,

一覽大名鼎鼎的古道秋芒,秋山秋水話蒼「芒」,在蒼茫古道上

飄揚著白背芒花,正揭開「2012草嶺古道芒花季-拾憶秋芒」年度

大戲的序幕。

 

秋風起兮,大白鷺、蒼鷺紛紛抵達田寮洋德心宮前溪畔。如同去年

秋天,我再度來到田寮洋,尋找去年南下迷途的嬌客「鴻雁」,一

個人獨自在貢寮鄉間四處遊蕩,只聞一陣鶯鶯燕燕鳥啼聲,不見芳蹤。

尋尋復尋尋,依舊不見「鴻雁」,只好收拾行囊,隨後展開今年

草嶺古道之旅。

 

遠望坑土地公祠

 

今日除了一探鳥況、賞秋芒外,來東北角探訪那古早的土地公祠,

也是此行主要的目的之ㄧ。

來到望遠坑親水公園,短短地不到幾百公尺,即座落兩座古老的

土地公廟,頗令人不解。


一座位於公廁旁對面不遠處。


福德堂
地點:雙玉村遠望坑
對聯:公老尊萬世
神正享千秋


年代:原來的興建年代不詳,現在有外牆的建築改建於戊寅
(1998)

另一座位於遠望坑親水公園路旁大榕樹下。

地點:雙玉村遠望坑
對聯:白髮知公老 黃金賜福人


年代:原來的興建年代不詳,有外牆的建築改建於民國
68年。

 

早期東北角一帶的土地公廟,大都是以砂岩為建材興建的石頭小祠,

雖然沒有雕樑畫棟的華麗氣派,然而石雕燕尾型的翹脊、質樸的廟身

,小門上的橫批、對聯忠實的表現出在地的環境資源與特色。

走在東北角鄉間小路、山區古道上,經常不期而遇路旁杵著一座這

樣的小小土地公廟,從藝術的眼光看它,白灰色的砂岩,就地取材

具有濃濃地鄉土氣息,再加上百年來風雨陰晴的洗禮,在東北角潮

濕多雨的滋潤下,長滿青苔的石板上,顯得更加的青翠,白灰色的

苔蘚就像是歷史的灰塵,在石板上留下歲月的痕跡。石頭小祠孤單

的座落在古道旁,百年來默默的保佑著當地子民。每當走訪

古道時,我都會參拜這些土地公廟,嘗試了解它的歷史,讓單純的

古道健行更增添人文的內涵。

 

遠望坑的石板橋

非假日的午後,古道上遊客稀少,愜意地走過跌死馬橋。來到大榕

樹下,意外地發現橋頭上有一座小小的石碑倚在樹下,石碑上寫著

「遠望坑小橋紀念碑」,建於民國45年,內容則為當時寄附芳名與

捐獻金等等,除了貢寮鄉公所外,其於人名大都姓林、簡居多,

約略可知世居於此大抵以林姓、簡姓居民為主。

看著橋下的急湍清流潺潺漱石而去,景色如畫,讓人忍不注坐了下

來歇歇腳,無意中卻發現水泥橋下的舊橋墩,而原來石砌的橋墩上

鋪著幾片石板,而新的水泥橋就蓋在原來的舊石板橋上,從橋下欣賞

石板橋古樸的模樣,很有三芝大屯溪古道上三板橋的味道。

古道從大榕樹下到「仙人足跡」這一段陡上的石階,是全程較為

辛苦的一段。還好這一段不長,古道沿溪而行、奇岩溪石磋峨,

水流淙淙,景色清新脫俗,走來並不覺乏味。

欣賞路旁的「仙人足跡」後,來到古道上的草原。迴異於桃源谷高崗

上的大草原,草嶺古道上的草原就顯得小巧而迷人,而這裡也有

成群的水牛,正從水池泡過泥巴浴後,悠哉地在草地上啃草。

舊時的梯田邊坡旁,也杵著一座小巧的石頭祠,裡頭仍住著一位

土地公,香火猶在,應是附近村民所供養。

從古道望去,這片優美的山林,山村小墟點綴其間,碧綠山坡間,

有梯田、草原,牛兒悠遊其間,宛如世外桃源,如此山行的悠閒,

何等寫意,讓人不捨離去。

可惜,今日還有賞秋芒行程,無法久留,待回程再來相望。

 

秋山秋水話蒼「芒」

沿古道再往前來到劉明燈書寫的“雄鎮蠻煙”摩碣石碑,此碑位於

海拔約240米的古道半山腰。遙想當年,清同治六年(西元1867年)的

冬天,淒厲的東北季風,吹過大里海岸後,直衝草嶺而來。鎮台總兵

劉明燈北巡噶瑪蘭,途徑此地遇到大霧瀰漫導致無法辨認方向,因而

當下寫了“雄鎮蠻煙”四個大字摩碣成碑,藉以鎮壓山魔。假如當年

劉明燈是春天北巡噶瑪蘭時,在這春光明媚的草嶺,不知會寫下何字

,倒是頗耐人尋味。

過了客棧遺址,此時埡口在望,此時漸強的東北季風迎面而來,眼前

出現的就是名聞遐邇的「草嶺古道秋芒」的景像。此地終年強風吹襲

,高大的喬木難以在此生存,山頭景觀以耐寒的芒草為主,

“草嶺”由此而得名。

這裡是大名鼎鼎的草嶺古道「虎字碑」,巨石上刻著長方形的碑面

,右上角刻有“同治六年冬”,中間以蒼勁的草書一個“虎”字,

左下角的落款為“台鎮使者劉明燈書”。定睛細看,

劉明燈書寫的“虎”字,還真像一隻老虎雄踞在埡口路邊。

清朝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冬天,台灣總兵劉明燈北巡噶瑪蘭,路途

經過這個地方時,遇到了猛烈的東北季風,於是取《易徑》

“雲從龍,風從虎”之意,以芒草當筆,揮毫書寫“虎”字,令

岩匠刻於巨石上,以鎮風魔,即為現存的“虎字碑”。

 

據說劉明燈生肖屬虎,膂力過人,刀槍嫻熟,書法似帖,

猶其擅長書寫“虎”字。因此處處要展現虎威,且喜以「立虎」的

姿態表現赫赫威風,所以隔年劉明燈經坪林又入噶瑪蘭時,也是

以「立虎」留碑在坪林。

或許是劉明燈的「虎字碑」化身為如今滿山遍野的芒草,根植於

沙石之中,起了水土保持的作用,使得風雨無患。「虎字碑」經歷

百餘年的風霜歲月洗禮,顯現出歷史的滄桑,與週遭的蒼窘秋芒

融為一體,成了草領古道最動人的秋景,吸引無數旅人駐足回味。

 

草嶺古道越嶺埡口,這裡也有一座石砌的古蹟土地公廟

草嶺頂土地公廟


石頭小祠、祠內供奉石雕的土地公、土地婆
對聯:公老尊萬世 神正享千秋

這座土地公廟位於草嶺古道埡口,是古代的商人往來台北盆地和

蘭陽平原必經之路,對過路旅人是一個很重要的心靈寄託,因此

建造很講究,除了有基座還有雕花。另外一個特別的地方,小廟

除了供奉土地公和土地婆外,還有一尊小虎爺,算是比較少見的。

此地橫跨新北市與宜蘭兩地,此座土地廟身雖小,管區卻不小。

登上啞口觀景台,站在古道最高點往下望,龜山島、大里海岸線

鋪在眼前。回首望剛走過「虎字碑」,有「一虎當關,萬風莫敵」

的氣勢。

放眼四面山林盡是白背芒的天下,與東北季風較勁而伏偃如浪濤般

的芒花,這就是大名鼎鼎的草嶺古道秋日一景。

秋風起兮,芒花席捲如滔天巨浪,強勁的東北季風讓芒花迎風而偃,

然其偃而不折的芒花更顯挺拔。

古道秋芒,這種瀰漫著蒼茫的景致正是草嶺古道秋日最迷人的圖像

,讓人有種說不出的迷醉與惆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