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02-10-4新屋鄉東明村伯公巡禮,後湖塘

DSC_7916.JPG  

沿著西濱61號快速道路,北起八里一路邐迆至屏東的灣裡,全

長356.1公里。由北往南,穿越無數的西部濱海各鄉鎮,其共

同的特色是沿途一片遼闊寂靜的沙地景觀,景致蒼莽。其所經

過的地區是台灣漢人最早開發的地區,但卻是目前台灣人煙稀

的鄉鎮地區,沿途不時可見蚵寮、魚塭等具有漁村風情等村

,開車兜遊這條美麗而寧靜的公路,不但可欣賞台灣海峽壯

的海景、綿延的風車景觀,也可一覽台灣各個漁村的風光。

車行過了林口,進入桃園台地。所謂的桃園台地即自林口丘陵

向西南延伸,直到新竹縣才趨於低緩,這片廣大的區域包括蘆

竹、大園、中壢、觀音、新屋、楊梅、龍潭等鄉鎮,平均海拔

在100公尺以上的台地。

西元1697年(清康熙三十六年)郁永河遊台,著有「稗海記

遊」。文曰:「過大甲溪以後,經過蕃社皆空屋,求一勺水

不可得,得一人輒喜」、「蹈非人之境」。

當時桃園台地南邊的楊梅地區是「霄裏社番」分布地,北邊的

龜山鄉為龜崙社番居住地,中間廣大的荒埔是無人地帶,所以

郁永河不得不由竹塹沿著海岸這一條道路,貫穿桃園臺地抵

達台北平原。

DSC_7934.JPG

西元1709年(清康熙四十八年)陳賴章墾號之「大佳臘墾

荒告示」後,開啟拓墾墾台北平原之紀元。到了康熙末年,

當時北部的良田都被漳、泉移民開墾,只有桃園台地這塊

石礫荒埔尚未開墾。雍正元年(1723),龍溪人郭振岳居大溪

,進墾槺榔林莊再遷居新屋。 之後,到了清乾隆時期,

陸續有客家人開墾新屋地區。

DSC_7755.JPG  

當時的桃園臺地,其間僅有水淺短小的河川流經,無法帶來

灌溉之利。客家先民在開墾之初,築屋成村,以人工灌溉水塘

積蓄雨水,開水利設施之先河。兩百多年來,水塘遍佈於台地

之上,數量曾高達6000多口,由高空俯瞰,有如散落在大地

上的珍珠。

客家人將水塘稱為陂塘,桃園縣遂有千埤之鄉,為全台難得一

見的地景。直到日治大正14年(1925年)桃園大圳通水後過

廣達20公頃的大池塘已不復見,目前多已轉型為養殖或觀光用

途,如今一汪汪的陂塘、魚塭,仍為台地揮灑出粗獷的地景。

DSC_7907.JPG  

東明溪畔

就在十月上旬,我開車兜遊在新屋鄉的鄉間小路上,來回穿梭

在茄苳溪、新屋溪、社子溪、東明溪等新屋鄉間小溪,探訪客

庄古老的伯公下。

DSC_7892.JPG  

土地公又稱福德爺、福德正神,在傳統客家聚落通稱為「伯公」

,土地公廟則稱為「伯公下」是最受鄉民敬拜的神祇之一。

DSC_7887.JPG  

新屋鄉共23村,據考察鄉境內約有240多伯公座(間),除了現

有保存的16座立石伯公外,其餘所有伯公的前身多是立石伯公

改建而成。另外,目前尚有54座石砌或磚造小祠,造型簡樸,

質美而自然,值得一一拜訪。

DSC_7840.JPG  

DSC_7843.JPG  

DSC_7841.JPG  

新屋鄉後湖村1鄰田頭伯公 單粒石 位置:後湖村1鄰社區內

(後湖塘北面社區內)

范姜氏來台開基伯公

DSC_7919.JPG  

在二百六十多年前,即乾隆初年,范姜家老二殿高,隻身來台,

自下淡水港(新竹南寮)上岸後,發現北部的良田都被漳、泉

兩州移民開墾,只有桃園這塊石礫荒地,尚未開墾,最後選

定在新屋鄉東勢庄(現今的東明村)定居,憑著客家人吃苦

耐勞的個性,開墾荒地從事耕作。次年回老家邀三弟(殿發)

、四弟(殿章)來台繼續披荊斬棘。大哥(殿榮)、么弟

(殿爵)留下奉養雙親,在父母相繼過世後,也渡海來台灣

,從此兄弟五人團聚。

范姜兄弟以「姜騰本」墾號,請有墾地東至楊梅鎮營盤腳,西

至石牌嶺,南至社子溪,北至大窟坑(觀音鄉大堀村) ,面積達

三千八百多甲。經過一百多年的努力范姜兄弟一族,不但使荒

野變良田,而且也吸引許多拓荒者遷到附近。

DSC_7916.JPG  

范姜昆仲開墾有成,由於家產龐大,於是兄弟分產管理,以新屋

為中心,長房殿榮分受甲頭屋地方,次房殿高分受上庄子地方

,三房殿發分受新屋東勢地方、四房殿章分受新屋北勢地方,

五房殿發分受后湖塘地方。

東明村位於新屋鄉中間地帶,其中「甲頭屋」早期為范姜族人

開墾之地,因當時地方之保正、甲長在此設地設屋辦公,故稱

為「甲頭屋」。東勢位於新屋之西,范姜族人在甲頭屋開墾後

,繼續向東發展,便是現在的「東勢庄」。後因跟平鎮市的東

勢同名,所以改名「東明」。「上庄子」早期也由范姜氏於甲

頭屋開墾時,因繼續往上方開墾所形成部落,稱為「上庄子」。

DSC_7913.JPG  

據范姜木火先生述:來台先祖先自大陸帶者「伯公」香火一起

渡台,當時並無神像。就在定居處(上庄子)邊,用三塊石頭

砌成小廟來供奉,大正10年由范姜清華起願完成建廟,利用當

地石材(上庄子靠近社子溪)雕鑿而成,特別邀請【余舉人】

提詩對:「福向家家錫,德同日日新」,用字簡樸卻寓意深遠。

 

新生村老土地公廟:

DSC_7877.JPG  

老伯公是范姜家族於清代年間,自東勢上庄子(東明村)分支後,

咸豐四年甲寅歲(1854年)范姜第三房和第四房族人在附近建築

祖堂之前堂,其後陸續起造不少新屋,當地人引為盛事,指其為

「起新屋」,因此「新屋」便成為當地的地名。

當時新屋庄(新生村及新屋村)只有老伯公一座,後因人口聚集,

住宅區不斷擴大,於民國62年(西元1973年)割香火於新屋鄉

農會前設立福昌宮伯公廟。

DSC_7880.JPG  

新生村11鄰福德宮(新屋老伯公) 磚造小祠 位置:新生村11鄰

社區內(新屋國小後方,在范姜公廳大停車場即可看見,由新屋

保齡球館巷子口進入)

 

上庄子福德祠:

DSC_7924.JPG  

位於上庄子3-2號後方路邊,面朝東勢溪,沿革不詳。祠身為

紅磚造,燕尾式屋頂,神龕內為福德正神香位。

DSC_7923.JPG  

神龕對聯為:「福賜家家生吉慶,德施戶戶集禛祥」。

DSC_7899.JPG      

東明村1鄰陳屋庄頭伯公  

東明村5、7鄰土地公

DSC_7939.JPG

東明村5、7鄰土地公全景

DSC_7935.JPG  

東明村5、7鄰土地公近景

東明村8鄰土地公

DSC_7947.JPG  

東明村8鄰土地公全景

DSC_7944.JPG  

東明村8鄰土地公近景

DSC_7946.JPG  

東明村8鄰和藹慈祥的伯公

DSC_7903.JPG  

東明村1鄰姜屋田頭伯公(位於東明溪畔的三粒石伯公)

DSC_7901.JPG  

東明溪畔姜屋田頭伯公

DSC_7795.JPG  

 

走在鄉間小路、田埂道路上、漫步在埤塘池畔上,尋找傳說中

的單粒石伯公、石砌小祠,每當發現一座質樸的伯公下,都讓我

興奮且喜悅莫名。走在靜諡的客庄裡,阡陌縱橫,偶見老農下田

整理菜園,樸實的身影融在田園之中,白鷺鷥在田間覓食、無遊

客的足音雜沓,無車流的喧擾,風景如畫,安詳寧靜,它似乎停

留在昔日的農業時代,只有假日的遊客,才會讓它暫時地躍進現

代。然而,這種寧靜恐怕即將受到威脅,很快地,新的轉變就要

到來。

新屋鄉本月開始將有大轉變,黃色小鴨遊向陂塘中,即將打破

百年來的寧靜。

DSC_7178.JPG  

新屋「後湖塘」 水光瀲艷晴偏好

DSC_7181.JPG  

後湖村在新屋街區的西方,闢有一個大池塘(後湖塘),為

桃園縣第二大池。

DSC_7176.JPG  

Matt目前所在的位置就是新屋「後湖塘」(新屋最大的陂塘)

,也就是風靡全球的黃色小鴨將於10月26日至11月10日在

此現身。有別於高雄的海港風貌,黃色小鴨棲身在新屋鄉間

陂塘時,將更散發出小鴨與水草間的田野樸實之美。

DSC_7182.JPG  

黃色小鴨原創者霍夫曼(Florentijn Hofman)在8月初就與

桃園縣長吳志揚陪同,到新屋後湖埤勘查,當時霍夫曼相當

滿意後湖埤的天然美景,希望能以黃色小鴨呈現出桃園特殊

的埤塘文化景觀。近日來,後湖塘黃色小鴨紛紛佔據各大媒

體之版面,屆時賞鴨人潮,熱鬧可期。

DSC_7179.JPG  

DSC_7797.JPG  

後湖塘就在桃89線道8k指標處。這裡有不一樣的四季景致,

白頭翁、翠鳥、青足鷸、小水鴨、澤鳧、灰頭鷦鶯、紅冠水雞

、白腰文鳥等都是池塘常客。

DSC_7909.JPG    

新屋附近還有緊鄰永安漁港新屋綠色走廊、觀音白沙岬燈塔、

新屋蓮園、三級古蹟的范姜古厝及典型客家農村休閒農場等

人文資產,都是喜歡訪古風的朋友必訪之地。

DSC_7910.JPG

新屋鄉白千層綠色隧道

後湖塘.JPG  

走中山高至平鎮系統交流道下往觀音方向到新屋匝道時,

轉往新屋方向(114縣道新屋 I 中壢)到新屋市區之後,由新屋

國小右轉桃89鄉道,後湖塘就在桃89線道8k指標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